德魯克人才觀:如何管理“知識型員工”發(fā)布時間:2020-09-24
如何管理知識型員工
人類歷史的前進伴隨著技術的多次變革,當前階段信息技術的變革,人類社會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從依賴土地、資本、資源為主的生產(chǎn)要素進入了以知識為動力的經(jīng)濟形態(tài)。作為”知識型員工“的提出者,德魯克認為,在知識時代未來的組織將是以信息或知識為基礎的,組成新經(jīng)濟的個體力量是具有知識的人員。知識和人力資本構(gòu)成組織新的競爭力時,管理本身也要發(fā)生變革。
一、組織中知識型員工工作的特點
機器化生產(chǎn)的工業(yè)組織更適應于個性不成熟的低能人,于此相反,知識經(jīng)濟時代的組織更需要具有主體性、個性成熟發(fā)展的”知識型員工“。
知識型員工是專業(yè)化和職業(yè)化的。他們大多是通過正規(guī)的教育訓練在某些領域獲得了專業(yè)技能。相比較于一般的員工,知識型員工更加具有自主性、獨立性,在職業(yè)發(fā)展中也更傾向于自由流動。與此同時,由于知識型員工以知識的占有為立身資本,在面對知識快速變化的大環(huán)境時,具有強烈的學習愿望,重視對知識投資的持續(xù)性,提倡終身學習。
在知識分工的背景下, 重視知識網(wǎng)絡中“知識點”之間聯(lián)結(jié)學習, 促進知識 (顯性和隱性) 的轉(zhuǎn)移和共享, 對知識型員工意義重大, 它有助于員工自身和集體創(chuàng)新能力的提升。[1]因此,知識型員工的工作更加注重團隊的協(xié)作,通過知識的分享、交流與互補,衍生新的知識。
二、對知識型員工的管理
(一)管理是對”管理的管理“
首先,管理是對”管理的管理“。知識型員工具有高度的自主性,不同于簡單出賣勞動力的機械式工作者,他們是掌握知識、自主思考的獨立個體。知識型員工是自我管理的主體,這意味著傳統(tǒng)的管理職能彌散在組織中。管理者要做的是對”管理的管理“,對此,需要跳出自泰勒以來將人等同于機器管控的傳統(tǒng)思維,發(fā)揮創(chuàng)新領導力,協(xié)助員工認識他自己,認識他自己的屬性、個性、認識他自己所應該歸屬的領域,進而施展自我才能。
(二)以目標管理而非過程管理為導向
其次,以目標管理為導向而非過程管理。知識型員工的工作圍繞知識和信息展開,其中思考占據(jù)很大的部分。也因此知識型員工工作的時空限制較小,工作的時間和工作的地點不再局限于公司和辦公室。管理者對于知識型員工績效的管理應該采取以”目標“為導向的成果考核,而不應局限在對過程的監(jiān)督,把考核時間和精力投入在考勤等細枝末節(jié)上。
(三)讓員工有所成就
第三,目標管理的實現(xiàn)以激發(fā)員工成就感為保障。員工對自己負責,但并不意味著員工一定對組織負責。管理者讓員工有所成就, 是讓個人的發(fā)展與組織的發(fā)展相協(xié)同。德魯克認為對知識型員工的管理需要向非營利組織學習,非營利組織的運轉(zhuǎn)依靠的不是全職員工,而是大量的志愿者完成龐雜的工作,而這些志愿者的報酬很少有時甚至沒有,工作有時也很艱苦甚至風險很高,但他們卻以此為榮、自愿加入。其中的關鍵原因是非營利組織的使命具有強大的感召力。管理者需要做的是幫助知識型員工尋找工作的成就感和歸屬感:從使命開始,企業(yè)的使命和任務轉(zhuǎn)化為目標,告訴員工組織存在的目的價值和責任,引導員工發(fā)揮潛力。
(四)建立學習型組織
最后,建立“學習型組織”,“學會如何學習”。組織的學習能力成為應對復雜多變、適應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的生存必備。傳統(tǒng)上強調(diào)的是“干中學” (learning by doing) ,但在知識時代, 要求的是“學中學” (learning to learn) 。[2]管理者對知識型員工學習能力的管理應以團隊為基本單位,營造有利于隱性知識交流與共享的環(huán)境, 并通過為知識員工提供包括時間、空間和規(guī)模等維度的民主參與、柔性化管理等措施, 爭取產(chǎn)生最優(yōu)化的組織知識資源效益。[3]
參考資料
[1]
孫銳,于維英.基于組織參與者的知識員工管理[J].山東經(jīng)濟,2006(02):64-67.: https://kns.cnki.net/KCMS/detail/detail.aspx?dbcode=CJFD&dbname=CJFD2006&filename=SDJJ200602013&uid=WEEvREcwSlJHSldSdmVqelcxVTNETUx6OWQ0RjgveDdJMm9ZbHlWdGJEbz0=$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!!&v=MzE1ODIxTHV4WVM3RGgxVDNxVHJXTTFGckNVUjdxZmJ1ZHRGeS9tVjd6Sk5pbkJaTEc0SHRmTXJZOUVaNFI4ZVg=
[2]
林聚任,李蘊.知識社會與知識管理革命——論德魯克的知識社會觀[J].山東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,2001(04):77-81.: https://kns.cnki.net/KCMS/detail/detail.aspx?dbcode=CJFD&dbname=CJFD2001&filename=SDZS200104009&uid=WEEvREcwSlJHSldSdmVqelcxVTNETUx6OWQ0RjgveDdJMm9ZbHlWdGJEbz0=$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!!&v=MDI1NDN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N3FmYnVkdEZ5L21WN3ZBTmluUmZiRzRIdERNcTQ5RmJZUjhlWDE=
[3]
曾建權(quán),鄭丕諤,馬艷華.論知識經(jīng)濟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[J].管理科學學報,2000(02):84-89.: https://kns.cnki.net/KCMS/detail/detail.aspx?dbcode=CJFD&dbname=CJFD2000&filename=JCYJ200002013&uid=WEEvREcwSlJHSldSdmVqelcxVTNETUx6OWQ0RjgveDdJMm9ZbHlWdGJEbz0=$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